输入时间
转换结果
UTC | -- |
北京时间 | -- |
Unix 时间戳 | -- |
一键把世界标准时间(UTC/GMT)转换为东八区北京时间(CST)
UTC | -- |
北京时间 | -- |
Unix 时间戳 | -- |
由国际计量局(BIPM)维护的“原子时”系统,误差<1秒/年,是全球同步的基准时间。
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线为 0° 经线,现已由 UTC 取代,但日常仍称“格林尼治时间”。
China Standard Time,UTC+8,东八区。全国统一使用,不实行夏令时,覆盖 9.6×10⁶ km²。
UTC 1970-01-01 00:00:00 起算的秒数,跨平台、无时区歧义,常用于数据库、日志。
1949 年后全国统一采用东八区时间,以北京子午线 116°E 为基准,覆盖整个中国,不实行夏令时。
中国曾于 1986–1991 年短暂实行夏令时(UTC+9),1992 年起停止。港澳台亦未恢复,因此全年 UTC+8。
很多开发者和旅行者在查时间时都会看到“UTC”和“GMT”两个缩写,但二者到底有什么区别?
1. 历史渊源
GMT(Greenwich Mean Time)诞生于 1884 年华盛顿国际子午线会议,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经线的平太阳时作为世界标准。而 UTC(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)则是在 1972 年由国际计量大会正式启用,用原子钟秒长重新定义,精度控制在 ±0.9 秒内。
2. 精度差异
GMT 基于地球自转,受地轴摆动影响,每年漂移约 1 秒;UTC 通过“闰秒”机制与地球自转保持同步,误差极小。
3. 实际应用
航空、金融、互联网协议(如 NTP)都以 UTC 为基准;而 GMT 更多见于航海、天文口语场景。
结论:日常开发请统一使用 UTC,避免 GMT 带来的歧义。
中国横跨东五区到东九区,却全国统一使用“北京时间”(CST,UTC+8)。
1. 地理跨度
从新疆喀什到黑龙江抚远,东西相差 4 个时区,但为行政、交通、通信方便,1949 年决定采用东八区。
2. 历史决策
1912 年民国政府曾设 5 个标准时区;1949 年 10 月 1 日起,全国一律执行 UTC+8。
3. 夏令时插曲
1986–1991 年短暂实行夏令时(UTC+9),因能耗节省有限、民众混乱,1992 年 4 月 1 日起废止。
4. 对开发者的启示
在中国境内存储时间请统一用 UTC,前端展示时统一 +8,避免“跨区出差”带来的 Bug。
夏令时(Daylight Saving Time, DST)通过春季拨快 1 小时、秋季拨回 1 小时,以充分利用光照节约能源。
1. 全球概况
欧盟、美国、加拿大等 70 余国仍在执行;俄罗斯 2014 年起取消,中国 1992 年起取消。
2. 中国试行回顾
1986–1991 年,每年 4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全国实行 DST,结果节能效益不足 0.2%,铁路、民航、广播调度成本上升。
3. 取消原因
① 中国东西跨度大,统一 UTC+8 已足够;② 夏令时造成作息混乱;③ 节能效果有限。
4. 开发提示
中国全年 UTC+8,无需考虑 DST;海外系统请使用 IANA 时区数据库 `Asia/Shanghai`。
无论是日志、数据库还是 API,时间处理不当都会带来 8 小时的“灵异”差异。
1. 存储:统一 UTC
new Date().toISOString() // 返回 2023-12-01T12:34:56.789Z
2. 展示:前端本地化
new Date('2023-12-01T12:34:56Z').toLocaleString('zh-CN', {timeZone:'Asia/Shanghai'})
3. 数据库
MySQL:`timestamp` 自动转 UTC;写入时 `CONVERT_TZ(now(), '+00:00', '+08:00')`。
4. Linux 服务器
timedatectl set-timezone Asia/Shanghai
5. 在线工具
使用本页面实时转换,可快速验证代码逻辑。